other

04Neo-London Map / 新倫敦地圖-PROJECTS-本相造物所selfportrait
01Micro City / 微型城市-PROJECTS-本相造物所selfportrait
01Non-Utilitarian Constructions / 非功能性構造物-PROJECTS-本相造物所selfportrait
U + U STORE

U + U STORE

設計 :Selfportrait 本相造物所
面積 : 45坪 (150 m²)
時間 : 2015
位置 : 台灣 / 三峽
材料 : 樺木夾板 / 烤漆金屬框 / Epoxy地坪 / 石材 / 優白玻璃

A.  動機 / Motivation

本案位在三峽老街旁的兩層樓舊回字型建築北向一樓內。原空間為老三峽人曾經共同的70年生活記憶愛鄰醫院,回字型建築樓上至今仍是前院長與家人的住所,由於院長退休醫院因而跟著歇業至今。在三峽地區有許多單親與弱勢家庭,在放學或離開學校後無處可去因而被幫派吸收走上歧路。三峽小草書屋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於當地青少年的教育及品格發展,期盼透過這次空間改造,成為在地弱勢與高關懷青少年的職能培育空間,同時也成為觀光和實習工廠,延續醫院救助傷病的精神,成為地方的另一盞亮光。

B.  概念&策略 / Concept & Strategy

新舊

原建築空間內的兩排柱列共12隻柱子以對稱均分方式支撐著二樓樓板,同時也界定出原醫院空間走道在中間病床在兩側的關係。這12隻舊柱子及其空間界定的方式對老三峽人對愛鄰醫院有其空間形式上的意義,因此在即將置入的新設計與舊柱列的關係以共存彼此對應的姿態存在。原空間室內淨高320cm,新置入的櫃體與隔間最高為263cm,一高一低的姿態關係刻意突顯舊柱列的獨特黃色柱頭,並讓在室內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藉此強化舊醫院曾經在此的空間符號與記憶。

佈局

考量到必須要在有限的空間中植入多樣機能(麵包製作/販售/儲藏/展示/用餐/講座),並且仍希望保有空間的穿透、流動與一致性,在此將空定義為一個One-Room / One-Space而在整體佈局上延續原醫院柱列的空間分割,但將內外關係翻轉,成為安定與聚集空間在柱內,流動性空間在外圍繞著柱列。在新置入的量體上以One-Object的思考出發,在內與外之間放置一座環型連續帶狀中島圍繞在柱列外側,界定內與外的活動屬性,同時也成為收納、各樣服務機能、展示與販售、觀看與交流的匯聚平台。將所有空間需求整合在這座平台中,平台也同時圍合出設備放置與工坊製作空間。內與外的多重雙面性匯聚在此,既切割又連結,既排他又內聚,既是線性也是具有厚度的維度空間,既是工作與收納也是開放交流平台,透過環形連續帶狀將所有機能、活動、形式、設備整合成一個單一、連續與一致的整體。

C.  形式 / Form

環形中島在此被定義為集合與交流的維度介面,面內與面外因著販售與活動使用需求而各自推演出不同高低不同深度的平台空間,透過虛實凹凸與正交脫縫分割,以及各樣活動使用的參與介入,豐富了中島的內外表情。燈具照明與配置也延續環形帶狀走向,依照各區機能需求作相對應的照明方式調整

D.  材料&色彩 / Material & Color

整體空間色彩及材料以白色、灰色及樺木夾板原木色為主。將所有顏色與質地退去,僅保留木作色調,在暖色系燈光的照映下漫射出原始木作紋理與材質色,象徵麵包工坊選用天然食材製作麵包的堅持。而木作暖色調在試圖帶出麵包剛出爐的溫度與香味及柔軟彈性口感的同時,也與醫院柱列的黃色柱頭相呼應。在這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70年老醫院空間裡,伴隨著麵包出爐的香味,在這重生後的空間裡重新體驗鄰里生活的日常溫度,室內設計在此扮演彙整空間,建立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記憶對話的角色。